记者2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科学家利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观测数据,发现了火星中低纬度地区曾存在古代海洋的重要证据,并发现火星曾经历过长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期,表明火星曾经可能是宜居的。
此项研究由我国科学家牵头的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火星乌托邦平原地图、“祝融号”着陆点和四条可能的古海岸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火星与地球同处于太阳系‘宜居带’,且具有与地球相似的地质特征、季节性变化和昼夜节律。”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方广有介绍,过去几十年来,人类火星探测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但大多集中在火星高纬度区域或极地区域。“祝融号”着陆区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为探索火星中低纬度区域更多奥秘提供了有力支撑。

火星上探测到的倾斜反射与地球海洋沉积物的对比。(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此项研究中,团队分析“祝融号”雷达实测数据发现,在火星车沿途地表以下10米至35米深度范围内,存在大规模的多层倾斜沉积结构,这样的地质特征与地球海岸沉积物高度相似。团队还通过研究,排除了风成堆积、熔岩管道、河流冲积等其他成因。

“祝融号”着陆点倾斜沉积结构形成过程示意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这种大规模的多层倾斜沉积结构只有在持久稳定的大型水体环境中才能形成,而不仅仅是局部、短暂的融水现象。”方广有说,研究结果还显示,火星曾长期温暖湿润,中低纬度区域可能曾长期维持适宜液态水存在的温度和气压条件,这表明火星曾经可能是宜居的。
“如果这一区域曾存在海洋,那么,现在可能有大量水分以地下冰的形式被封存,为未来火星基地的水资源利用提供了可能。”方广有说。(记者张泉)
来源:新华社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青春饺响导师情浓江南学校开展导师快乐成长小组活动今日头
- 韩国一在建桥梁坍塌,2名中国工人遇难韩消防部门:原因尚未确
- DeepSeek,大动作!
- 这4个毁眼行为不要再做了!再不注意,眼睛真的要报废了今日
- 家门口的经济圈——乌鲁木齐首家社区企业成长记
- 真的想问:彩条牙膏挤出的颜色为什么不会混在一起?
- 这场亲子阅读活动其乐融融
- 秦洪看盘|动量资金加仓意愿强,助力A股构建强势格局今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