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评论:三维联动 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荆江评论:三维联动 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知行看点 2025-02-28 热点资讯 79 次浏览 0个评论

荆州新闻网评论(评论员 鲍熠)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枢纽。面对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程度不够的情况,石首市年初启动亲民化改造。党群服务中心正经历一场从“行政化空间”向“亲民化阵地”的深刻变革。实践证明,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空间优化为路径、以功能聚合为手段,方能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枢纽。

聚焦“民生期盼”问需于民,优化“服务供给”提质效。党群服务中心的初衷是成为群众想来、爱来、盼来、还来的活动阵地,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首先就要问需于民,精准对接群众的需求,提高服务供给实效。通过调研,群众对儿童托管、学习阅读、休息充电等功能有迫切需求。因此,石首市进行精准改造,优化服务内容。例如,文峰社区将一整层办公用房改造为儿童服务站,联合公益组织开办手工、阅读、绘画等兴趣班,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高陵岗社区通过增设广场和图书室,吸引了大量居民前来活动。2024年以来,石首市192个党群服务中心共开展儿童托育、健康知识宣讲、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80余场次,服务党员群众近3000人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满足了群众需求,也提升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吸引力和使用率。

坚持“空间瘦身”腾笼换鸟,破解“服务洼地”疏堵点。党群服务中心的亲和力和服务效能与其空间布局密切相关。严肃的门牌、玻璃门后的办事窗口等设施让群众产生距离感。为此,石首市撤销与服务无关的办公门牌、工作制度、行政标语等,压缩办公区域,将最方便、最明亮、最完整的空间留给居民。例如,久合垸乡袁家荡村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零工驿站,成为村民劳作后休息充电的重要场所。成为贴近党员和群众的服务站点,疏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深化“功能聚合”串珠成链,构建“幸福圈层”亮底色。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不仅限于提供基础服务,还应通过协同联动,构建多元化的“幸福圈层”。石首市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模式,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和民俗文化优势,打造特色服务品牌。例如,大垸乡和丰村在党群服务中心旁建起石公华县委遗址纪念园,党员担任宣讲员,让党员干部和群众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东升镇新港口村打造民俗文化馆和民俗大舞台,成立6支民俗文化队伍,举办舞龙、赛龙舟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也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幸福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石首市党群服务中心的亲民化改造,实现了从“行政化”到“服务化”、从“单一功能”到“多元融合”的转变。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效能,也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党群服务中心应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真正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自知行看点,本文标题:《荆江评论:三维联动 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