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2月27日电(记者严勇)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了解到,我国科研人员在云南省华宁县喀斯特地带一深潭采集到一批鱼类标本,基于形态学与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该批标本为云南鳅属未描述的新物种,并根据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命名为“三角云南鳅”。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小勇研究员介绍,云南鳅属物种多分布在湖泊、沼泽和缓流水域,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和四川省。三角云南鳅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即雄性在尾柄部具有三角形的瘤状突起,该性状可能与雄性在繁殖季节时追逐、摩擦雌性,刺激雌性排卵有关。
据介绍,云南鳅属物种通常栖息在富含大型沉水植物的小型水体中,对水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被捕食较为敏感。2024年9月,科研团队对三角云南鳅新种模式产地的调查显示,该物种已在上述深潭消失。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杜丽娜分析,这很可能是由于大型沉水植物数量急剧减少以及大量鲤鱼被引入其栖息地,致使其种群数量在整个分布范围内持续下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以保护云南鳅属物种以及这片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喀斯特地区的其他淡水鱼类。
科研人员表示,喀斯特地区鱼类物种的新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喀斯特鱼类多样性,也为深入探究我国西南地区淡水鱼类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以及地下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东方证券:基金投顾业务助力财富管理行业迈向买方时代今日头
- 海南出手,事关科技创新容错免责
- 羡慕!厦门这个小区又发钱了!
- 网红阿浩因病离世,年仅28岁!从确诊到去世仅5个月,他曾留下一
- 李想发文:差点和小米发布会撞期,沟通后选择让路!雷军发文感
- 哪些行为属于领导干部和稀泥?中纪委机关刊梳理三种具体表现
- 复旦大学一博士后抄袭硕士论文被退站,要着力防范繁转简的低端
- 洪湖市退役军人志愿者张闻天在点滴平凡的志愿者工作中彰显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