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与创新举措,共绘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全国人大代表王绍南:实现乡村振兴应用好“三类人”

全国人大代表王绍南
“作为一名生在基层、长在基层、干在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我最关心的还是‘三农’。”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潜山市黄埔镇黄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绍南说,他所在的黄铺村是一个丘陵村,从并村时背负149万元债务,到还清债务,并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超1200万元,走过了一段十分艰难却又坚韧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王绍南看来,基层组织有活力,乡村才有活力。要想实现农村增活力,要解决好人才、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实现乡村振兴,产业人才是最紧缺的资源。”王绍南介绍,从农村实际来看,普遍存在着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现状。不仅如此,乡村产业一、二产发展较为稳定,但是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较为乏力,并缺少专业的乡村运营团队。对此,王绍南建议从多个层面统筹解决“三类人”的问题。
“比如一些村存在村干‘后继无人’的问题。”王绍南建议,应当加强农科院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引导,让他们觉得农村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同时在顶层设计上出台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放宽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选用视野,只要群众拥护、个人条件具备,可放宽年龄继续留任。
此外,解决大户“小富即安”的问题。“乡村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培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得来’更要‘留得住’。”王绍南表示,要通过加强政策支持,让他们能安心发展产业,有盼头,也要引导他们扩规模、提品质、争市场,让乡村产业发展更可持续。“还有就是新农人‘乡土难扎’的问题。”王绍南建议,应当把乡村环境打造好、产业发展好,吸引人来,同时加大乡村运营团队的培育。
全国人大代表陈静:把全民健身推广到乡村去

全国人大代表陈静
全国人大代表陈静是亳州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主任、亳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她将五禽戏带到了乡村。
陈静表示,建设健康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五禽戏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以五禽戏为代表的乡村体育,是提高群众身体素质、改善群众精神面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引擎和重要抓手。”不过,农村地区依然是全民健身的短板,广大农民依然是群众体育的弱势群体。
近年来,以“村BA”为代表的一些乡村赛事引起热议,陈静建议,应当组织举办全国性农民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一批农民体育赛事品牌,支持引导地方性品牌赛事广泛开展。同时,加强农民体育的宣传、培训,培养一批农村体育辅导员、志愿者,发挥体育影响力。
在完善体育设施方面,应当对专设体育场地建设给予足够重视,在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不断加强投入,解决乡村体育发展“最后一米”的问题。“根据乡村体育锻炼地点特征完善设施建设规划,并优先鼓励在距离绝大部分村民较近的区域配置体育锻炼设施。”陈静表示,体育健身器材选取也要体现更多地方特色。
不仅如此,为繁荣村际体育比赛活动,陈静建议可由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村际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身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比赛活动,并结合农村农时和传统节日,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充分发挥短视频平台在乡村居民中的影响力,打造乡村体育明星。”
全国政协委员马传喜: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马传喜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安徽省委会主委马传喜认为,当前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可能与县域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有关。“目前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经营为主,农机化水平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为此,马传喜建议,以县域为单位,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机数量和服务水平,同时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在马传喜看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先导。首先要有技术突破,还需要进行转化、集成和配套,使其能够转化为实际产品,并进入市场。同时,生产设施、管理和制度也需要与突破性技术相配套,这样才能推动产业升级。
“过去农户卖原料,如今深加工成即食产品,附加值翻倍。”马传喜说,安徽地处南北过渡地带,物产丰富,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他认为,发展特色农产品对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应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特别是要通过加工和市场建设来带动产业发展。”
马传喜表示,要重视特色农产品的开发,通过延长产业链来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安徽中药材为例,需要从种植、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特色农产品的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全国政协委员聂磊:支持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聂磊
“安徽在农业强省的建设中,民营企业的参与、社会资本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工商联专职副主席聂磊认为,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规模化、市场化优势,精准对接各个项目,将分散资源转化为集约化生产力,这样乡村振兴才有厚实的基础。
安徽自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各地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村情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有效促进村民增富、集体增收、企业壮大,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聂磊认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建立接续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吸引企业主体和商协会长期参与是关键。为此,他建议,一方面,工商联商协会和民营企业自身要善于捕捉乡村发展中的市场机遇,主动了解并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实现企业发展与乡村建设的双赢。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精准创设项目库,明确勾勒出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的谋划与布局,向社会各界尤其是民营企业清晰推介项目与产业,促进双方深入沟通融合,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刘旸 文/图
编辑 彭玲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人民论坛网评汇智聚力,共绘为民同心圆
- JCO丨张耀军教授:射频消融vs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复发性小肝
- 学习新语丨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 附举报方式芗城区委巡察组进驻石亭街道及44个村(社区)开展
- 超级大回暖!但先别急……
- 车门一拉黄金万两?刑期到账
- 汪峰与女友森林北合开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网络直播、旅游开发
- 甘肃省审计厅原一级巡视员张奇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今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