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大明湖上余氏家族与余正酉(下篇)

《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大明湖上余氏家族与余正酉(下篇)

知行看点 2025-03-07 热点资讯 59 次浏览 0个评论
《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大明湖上余氏家族与余正酉(下篇)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作为名士之城,在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小街僻巷里,都会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遗踪和风雅旧事。

作者:侯林 侯环 之四,《国朝山左诗汇抄》:四十年心血铸就山东诗歌文献千秋业

余正酉对于山东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他的诗文作品,更在于他所编辑的《国朝山左诗汇抄》,当时便被人们称之为千古“不朽之盛业”。

盖清朝山东诗之有抄,昉于德州卢见曾。清乾隆三十七年、三十八年间,时任两淮盐运使的德州名士卢见曾(号雅雨)编《国朝山左诗钞六十卷》;此后,同里名士宋弼(号蒙泉)继成《补抄七卷》《续钞四卷》;嘉庆十五年,上林张鹏展(号南崧)官山东学使,又编《国朝山左诗续钞三十二卷补抄四卷》,三抄共收录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十五年前)五朝的山东诗人两千余家,诗作一万两千余首,海岳英灵,网罗几遍,可谓山东文献之盛事,然而,此后,却无继响。而承担起这一历史文化使命的,正是济南名士余正酉及其《国朝山左诗汇抄》。

《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大明湖上余氏家族与余正酉(下篇)

书影:余正酉编《国朝山左诗汇钞》

对于《国朝山左诗汇抄》之内容,清宣统《山东通志·艺文志》有如下介绍:

是编道光己酉刊。所录自国朝初载,迄道光季年。然顺、康、雍、乾四朝诗,卢见曾、宋弼、张鹏展所收已极繁富,此本所抄仅补其漏略而已。自嘉庆庚午以下,则搜采颇详。其曰《后集》者,正酉尝合订卢、宋、张所抄为一编,名曰《汇抄前集》,故别此本为《后集》。据花寿山《序》称前集无刊本。又周乐《序》此本称三十卷。盖原稿二十九、三十两卷为《补遗》,此所刊自三十一至三十五亦皆为《补遗》,三十六为《家集》,三十七至三十九为《补遗》,诗则一人而再见者,皆后所增也。其《家集》一卷,并抄已作,盖用唐人《箧中》、《国秀》二集例也。

《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大明湖上余氏家族与余正酉(下篇)

书影:《山东通志·艺文志》《国朝山左诗汇抄》

自嘉庆庚午(十五年)至道光戊申(二十八年),余正酉历经四十年的光阴,艰苦倍尝,编成《国朝山左诗汇抄》前后集“百有余卷”(见余正酉《国朝山左诗汇抄》总序)。

《国朝山左诗汇抄前集》,今未见。据《山东文献书目》,济南已故著名藏书家张景栻先生有藏。底本十六册。

又据周乐《国朝山左诗汇抄后集·序》:

“秋门尝取德州卢雅雨、宋蒙泉两先生及上林张南崧学使所辑《国朝山左诗》诸抄,甄综增订,勒成一书。余前在关中,读而善之。”

而余正酉称:

“自嘉庆癸酉,即雅慕编摹,爰取三先生所辑,荟萃釐订,襭其精华,间就闻见所及,略加诠补,意在存诗,编为前集。”

(余正酉《国朝山左诗汇抄》总序)

《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大明湖上余氏家族与余正酉(下篇)

书影:余正酉《国朝山左诗汇抄》总序

由此可知,前集主体为卢雅雨、宋弼、张鹏展三抄所成,而余正酉略有“增订”“诠补”。

由此亦可知,余正酉《国朝山左诗汇抄》的价值在于《后集》,即《国朝山左诗汇抄后集三十九卷》,乃是山东清代嘉庆十五年至道光二十八年的山东诗歌总集,它弥补了山东清代嘉道间四十年的诗歌总集的缺陷与空白。

余正酉在阐述他的编辑原因时说:

“顾三抄摭拾虽勤,尚有漏略,而由庚午迄今,宗工哲将又复指不胜屈,亟宜及时搜采。”

(见《国朝山左诗汇抄·总序》)

据花寿山《后集·序》:

“嘉庆岁癸酉,……学使者张南崧先生选《山左诗续钞》甫出,秋门即拾其所遗及当时例不入选者数十家,裒集而收录之……后肄业成均,充八旗教习官,居京师者六七年,日与大人先生游学益进,搜采日益多。既乃出宰于晋,用压装以行。道光辛丑假事东归,则裒然数巨册……今年(道光三十年庚戌)冬,果以《山左诗汇抄后集》初印本见贻。”

《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大明湖上余氏家族与余正酉(下篇)

书影:花寿山《后集·序》

由济至京,由京至济至晋,历四十年之心血汗水,多方搜集,何等辛苦。

在笔者看来,《国朝山左诗汇抄后集三十九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

其一,诗人评介,精彩而全面

前三抄有一传统格式,即于诸诗家名下,“详爵里,后系诗话,以论世知人。”余抄在保留这些规则的同时,又加强了艺术鉴赏的力度。因余正酉不惟能诗,更是一位杰出的诗评家,他具有极高的诗歌审美鉴赏能力。姚景衡说:“余与秋门论诗,其识迥卓,出流辈上。”这对于他选诗、撰写诗人评论提供了难得的条件与方便。本诗钞评介多而精彩到位。另外,余正酉还广泛借鉴并引用袁洁等诗评家对山东诗人的评说。这构成余氏《后集》一大特征。它使得《后集》较之前三抄有了自己的优长之处。

《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大明湖上余氏家族与余正酉(下篇)

书影:张鹏展编《国朝山左诗续钞》

其二,嘉道四十年间,齐鲁诗坛大家、宗工哲将齐聚一抄

余氏诗钞所收清代嘉庆、道光间四十年诗人、诗作,全面而较少遗漏。

咸丰年间官山东运河道的诗人宗稷辰道:“秋门早为逸士,晚为漫郎,搜齐鲁近人之诗,斟酌咀味,久而不倦。选中如于左村、钟退轩、尹畹阶、刘松岚、孔荃溪、单芥舟、鹿雪樵、赵秋客,王氏之大柱、闲云,阎氏之浩持、星持,及周二南、李萼村辈,皆卓卓无遗憾。馀亦一峰一涧,各见意致。”(《后集》书后)

其三,另创新规,诗人不以存世与否为限

前三抄有一规则,即“其人存者不录”。这会极大地影响到收录的数量与质量。余正酉果断地改变了这一旧例,他说:“新蒐者并稍变旧例,兼收见在诸公。以俟论定,存诗且以存人。”(《总集·序》)

《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大明湖上余氏家族与余正酉(下篇)

书影:卢见曾编《国朝山左诗钞》

余正酉大功告成,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人们都十分感念他对山东诗歌文献的巨大贡献。

余正酉的不易在于,前三抄的编者都是有相当职位的高官,他们可以交付弟子,可以遴选助手,可以组织班子,而余正酉则是小小县令,依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好友花寿山《后集·序》称:

“顾三先生操选政时,类皆有门下士为之左右,秋门则簿书之暇,决择排纂,一一皆出己手,而遇人辄访求,获同志必数与商榷,勤勤恳恳,历四十年如一日,噫,亦劳矣,乡国文献安得常遇此有心人哉!”

而周乐则说:

“(《后集》)决择之审,与前集同,可谓有志竟成矣。秋门锐意编摩,前后数十年,曾无寒暑游宴之闲,微特精神识虑超越寻常,其惓怀桑梓之谊,抑何勤且笃也!且其俸钱所入,视三先生为不侔矣,顾皇皇焉罄所积以从事枣梨。其殚心著述,历久不渝,足与雅雨诸公并有千古者,其不朽之盛业,为何如耶?”

《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大明湖上余氏家族与余正酉(下篇)

大明湖今照 王琴摄影

周乐说,余正酉为官的那些“俸钱”,全部投入了《国朝山左诗汇抄》的印制。然而,这是值得的,因为他为家乡作出了“千古不朽之盛业”,而花寿山则说,我们的“乡国文献”,正是赖有这样的“有心人”,才得以代代相传的。

感人至深!

致敬,向人、书不朽的余秋门先生!

《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大明湖上余氏家族与余正酉(下篇)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自知行看点,本文标题:《《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丨大明湖上余氏家族与余正酉(下篇)》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