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我们常常听闻一些有趣又富含深意的俗语,像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还有 “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亦或是 “辣椒入喉,百病消除” 这类说法。虽说乍一听,这些表述多少带点夸张的意味,可仔细琢磨,其中实则暗藏玄机。原来,这些常见食物背后,都蕴含着同一种堪称“生命卫士”的超强营养物质——类黄酮。
类黄酮,这种广泛隐匿于水果、蔬菜、坚果等各类植物性食物里的多酚化合物,就像一位低调却神通广大的武林高手,拥有诸多令人惊叹的本领。大量研究已确凿证实,它具备抗氧化、抗菌消炎、抗血栓以及调节免疫力等一系列强大生物活性,说是“长寿物质”那可一点都不为过。

时间回溯到2023年,《英国医学委员会内科学》期刊上刊登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研究人员精心挑选了8万余名参与者作为样本,深入细致地对他们的饮食数据展开分析。结果发现,那些经常食用富含类黄酮特定食物的人群,如茶、蓝莓、辣椒等,其死亡风险明显降低。具体而言,与摄入量相对稳定的人相比,茶和辣椒摄入量增加最多的参与者,总死亡率分别下降了5%和6%。要是每隔一天多吃一份蓝莓,全因死亡率也能降低5%。研究团队进一步综合评估类黄酮饮食后得出结论:每天多摄入3份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全因死亡风险可降低8%,神经死亡风险更是能降低13%。

不仅如此,类黄酮堪称健康领域的“六边形战士”,在降低多种常见疾病风险方面也表现卓越。《美国临床营养学》曾针对超12万人开展过一项研究,旨在探究类黄酮摄入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肝脏脂肪和炎症性病变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结果令人惊喜,多食用富含类黄酮的食物,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降低了19%。尤其是大量摄入苹果、红茶绿茶、甜椒等这类食物,脂肪肝和肝炎风险都有所下降。

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类黄酮本身强大的抗氧化抗炎作用,另一方面,它还能巧妙调节脂质代谢,减少肝脏中的脂质含量。不仅如此,类黄酮还能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激活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强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肝糖生成,减轻高糖和脂肪对肝脏的伤害,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风险。《Nutrition & Diabetes》杂志也曾发文指出,平均每天食用6种富含类黄酮的食物,能降低28%的糖尿病风险。

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的研究团队同样进行过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他们仔细分析了5.3万名丹麦人长达23年的饮食习惯后发现,那些习惯每天摄入适量(大约500mg)类黄酮食物的人,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而且这种效果在每天吸烟和喝酒的人群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这或许是因为类黄酮具有出色的抗炎效果,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要知道,炎症可是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此外,《中国药理学通报》也提到,类黄酮能活化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功能,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大有裨益。对于长期吸烟喝酒的人而言,酒精和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恰恰会增加身体炎症,损害血管健康,而类黄酮或许正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克星”。

在神经系统健康方面,《Neurology》一项涉及7.7万中老年人的研究发现,多吃富含类黄酮的食物,认知功能下降风险能降低20%,对预防老年痴呆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存在于香料、黄色或橘色蔬果中的黄酮,保护作用更为强劲,能将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降低至38%,这效果,几乎相当于让大脑年轻了三到四岁。这主要得益于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它能像“清道夫”一样,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既然类黄酮如此神奇,那在我们日常饮食里,哪些食物富含它呢?不同蔬果所含类黄酮的种类和含量各有差异。除了前面提到的苹果、蓝莓、辣椒,还有不少常见食物也值得关注。
深色蔬菜里就藏着槲皮素、山柰酚、芹菜素和木犀草素等多种类黄酮物质。由于类黄酮是植物色素的一种,所以往往蔬菜颜色越深,类黄酮含量越高。不过,长时间高温加热会破坏类黄酮的活性。就拿炒菠菜来说,要是炒的时间过长,原本丰富的类黄酮可能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吃这类蔬菜时,建议采用急火快炒的方式,这样能最大程度减少类黄酮流失。像生菜、黄瓜这类能生吃的蔬菜,凉拌着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浆果类食物同样不容小觑。像葡萄、桑葚、蓝莓、黑莓等,它们颜色偏深红、深紫、深蓝、红黑,且水分充足,富含一种名为花青素的水溶性黄酮类色素。以葡萄为例,它的类黄酮大多分布在果皮上,因为类黄酮不仅是植物色素,还能帮植物吸收紫外线,抵御紫外线伤害。所以,吃葡萄这类带皮果实的时候,可别把富含类黄酮的果皮浪费了,最好带皮一起吃。
大豆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也是类黄酮家族的一员。它不仅具备抗氧化作用,对调节雌激素水平、缓解更年期综合征也很有帮助。考虑到豆类本身不太好消化,经过加工的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干等,就成了绝佳替代品。这些豆制品不仅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且烹饪方式多样,拌煮涮炒皆可,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茶里的儿茶酚,也是类黄酮的一种,在各类茶中十分常见。茶叶发酵会影响儿茶酚含量,未经发酵的绿茶保留儿茶酚最多。不过,茶叶不适合用太烫的水长时间浸泡。泡绿茶时,用70 - 80°C的水浸泡2 - 3分钟即可,这样既能充分激发茶叶的香气,又能最大程度保留儿茶酚。
可能有人要问,每天该摄入多少类黄酮合适呢?目前国内尚未明确类黄酮的摄入含量标准,参考前面提到的研究,大概每天摄入500mg - 600mg较为适宜。这相当于每天喝一杯茶,吃100g柑橘、100克蓝莓、一两道豆制品和100克西兰花。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激活民营经济活水,成都东部新区如何为企业服务加码
- 吉祥航空回应发放过期坚果事件:开展调查并视结果问责今日头
- 绿美西关泮塘有约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在穗开幕
- 【期刊导读】荟萃分析:低病毒血症显著增加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
- 望都县中小学校课间十五分钟全域铺开孩子们乐享快乐课间今
- 刘松青|以一己之力,勇救三人!
- 在春天,上新街
- 今天起,可以查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