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手记】
张伯礼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
今年,是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18个年头。身处人民大会堂,我感到熟悉又亲切,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身为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清楚自己肩负着为百姓需求发声、为中医药事业奔走、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的重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这些论述增强了我们推进“现代中药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工程”的信心,也让我们明确了工作重点,即引进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技术,以标准引领,使传统的中药制造产业迭代升级,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我始终坚信,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其中,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一直是我关注的核心焦点。
在十几年任期内,我提交了数十份与中医药相关的议案和建议,内容涵盖中医药立法、人才培养、中医药产业、中医药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相关部门对我的建议都很重视,并积极推动建议落实。
例如,2010年,我提出的“政府大力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建议得到采纳,相关部门邀请我参与相关规划和政策调研与论证工作。如今,“健康服务业”已经形成数万亿的产业规模。此前,我数次提出的“加快‘中医药立法’”建议也受到重视。我也因此参加了中医药立法的调研和论证工作。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通过,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的决心。
在今年的两会上,我将着重关注4个方面的话题:第一,加快建立中药经典名方保护制度;第二,加强中医药科普工作;第三,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第四,完善医保目录,做实普药、做强大药。
以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例,我认为应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契机,系统规划医药工业智能化战略布局与标准体系,制定未来5至10年的发展战略,组建“医药AI产业促进联合工作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政策衔接、标准统一以及监管协同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相关部门可实施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使人工智能医药科技成果更快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推动医药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陈曦整理)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ACSNano丨西湖大学程建军等团队合作研究解读聚乙二醇化脂质纳
- 家人们,这类菜真的可能致癌,建议少吃!
- AI变革重塑科技股,中欧基金科技战队引领投资新浪潮——24人投
- 沿街商铺起火,致2人遇难!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提示!
- 荆江评论:学生减负要加减法相得益彰
- 吃芹菜为什么不吃叶子?可能很多人还不清楚,看完记得转告家人
- 再次装修,坚持做这9个去家务化设计,入住后,邻居们都羡慕
- 思特威:2024年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26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