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李昌林)3月4日,我在“极目新闻”上读到一篇关于荆州市沙市区王板桥社区原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杜芝凤的先进事迹报道,内心深受触动,感慨颇多。

杜芝凤80年代初到王板桥社区任职,她常常挎着破旧的皮包,随身携带办公用的本子和笔,走街串巷,深入居民家中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难题。在社区岗位默默耕耘30多年,她团结带领一帮党员干部先后开辟“就业一条街”、建起120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办起放心粮油店,开办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服务群众全方位、全覆盖。谁家有难事、急事、烦心事都爱找杜芝凤,社区居民都亲切称她“杜妈”。退休后,她受社区聘请成立“杜妈工作室”,推出“杜妈说事”“杜妈课堂”“杜妈热线”等服务,还被沙市区胜利街派出所聘为调解中心主任。杜芝凤把社区当成家、把居民当成家人,把社区和睦当做最大心愿。她坚守为群众做实事的责任与担当,仅近3年来,就调解大大小小矛盾纠纷500多件。用无私情怀和奔忙脚步默默守护着社区的和谐与安宁,赢得居民们由衷的尊敬与爱戴。
荆沙合并建市后的二十多年间,我与她曾是区和市的人大代表。记得当年每次区或市人大开会,她都带着小本子认真记录,分组讨论时,总能结合一件件群众急难愁盼的鲜活事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她应该是提出提案议案最多的基层代表之一,也还曾几次为辖区困难家庭子女就学的事到学校找过我。那时,我时常为这位社区干部的善良热忱与执着所感动。其后,我还经常从本市媒体上看到她的感人事迹。如今,她依然“退而不休”,持续发热发光。这位呕心沥热心服务居民的荆州社区老工作者真是令人钦佩。
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声誉与形象。群众利益无小事,干好“小事”必须坚守“初心”。杜芝凤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把群众的小事当做实实在在的大事,守初心、付真情,担使命、重行动,做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实干者。饱含为民情怀,牵挂群众冷暖,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掏真心、动真意,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群众信任是基层干部大有可为的力量源泉。基层干部要适应新时期新变化,努力转变基层治理理念,克服急于求成心理,摒弃简单粗暴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用真心实意赢得群众理解、信任与支持。杜芝凤总是“不辞辛苦出山林”,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深入基层察民情,放下架子听民声,千方百计解民忧,把居民当成自家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心交心,坚持从办好“小事”传递“温暖”入手,不畏难家常里短,不厌烦鸡毛蒜皮,切实办好一件件群众的急事、难事和烦心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基层干部的“温度”。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无论是在三板桥社区工作,还是退休后的“杜妈工作室”“杜妈课堂”和调解中心,杜芝凤都坚持不懈地把群众事当自己的事,持之以恒地做好做实,竭力消除群众急难,尽心排解居民烦忧。她的辛勤努力赢得居民纷纷赞誉:“杜芝凤你最棒,社区干部好榜样。王板桥有了你,居民生活喜洋洋!”她创新的独特“四四十十”工作法得以在全区推广,有效助推了各个社区党员干部素质提升、社区治理流程细化、和谐融洽社区氛围营造。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积极主动为民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推动社区和基层和谐发展,这是每一个基层干部的应尽职责。每个基层干部都应学习杜芝凤“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以闪耀的人性光辉为引领,彰显社会良心,通过实际行动服务民众,坚守为民的初心,勇于担当爱民的责任,为新时期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绿色产业的新钱景:激活生态潜能天府森林钱库满起来今日头
- 把AI当成犯罪军师?这脑回路大写的服!|呵呵新闻
- 张文宏教授:慢乙肝全流程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
- 群众给漳州市漳浦县委书记留言:家中停水近一个月,亟待解决
- 山东未来云谷项目园区展现新貌
- 奚美娟连任上海文联主席
- 周一也能参观了多家博物馆取消闭馆日
- 南京一高校副院长被指婚内出轨女博士生,网友自称男友晒出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