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刘在开工后约了一帮好友去吃火锅。热闹的火锅店中,香气弥漫,众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锅前,准备大快朵颐。可就在点菜的时候,却因为蕨菜引发了一场小小的争论。

其中一位朋友大声说道:“每次出来吃饭,哪次没点过蕨菜呀,都吃了几十年了,别老听风就是雨,说啥都致癌。”另一位朋友则一脸认真地反驳:“我还能骗你不成?专家都做过实验了,这东西确实含有致癌物。”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气氛都有些紧张起来。一个说爱吃就点,另一个则回应自己可不敢吃,还让对方别算上自己那份,指责对方“冥顽不灵”。
近几年,关于“某某蔬菜致癌”的说法甚嚣尘上,而且还说得有板有眼。难道我们一直认为健康的蔬菜,也变得不安全了?仔细探究一番,发现其中涉及的,不乏我们平日里觉得十分健康的蔬菜品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蔬菜真的会致癌吗?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真相。

## 正当季!唯一被列为致癌物的蔬菜
不少人或许听过“吃过龙头菜,福进家门来”这句话,可龙头菜到底是什么呢?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祁云枝介绍,龙头菜学名叫做蕨。它刚从土里冒出来的时候,叶柄顶端是蜷曲的,那模样,活脱脱像一个威严的龙头,又有点像小朋友握紧的小拳头,所以也被叫做拳头菜。蕨菜富含多种维生素,抗氧化能力一流,同时还含有一些人体必需的微量物质、蛋白质,以及蕨甙、甾醇等独有的营养成分,因此有着“山菜之王”的美誉。
然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发现蕨菜能让动物中毒。上世纪6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表明,蕨菜和胃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性癌症的风险增加存在关联。专家指出,蕨菜致癌的风险,可能源于一种叫“原蕨苷”的物质,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将原蕨苷列入2B级致癌物。

当原蕨苷进入人体后,会和氨基酸发生反应,生成一种二烯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不安分,它们会对DNA搞破坏,还刺激细胞发生突变,从而诱发癌细胞的产生。
不过,大家先别慌。蕨菜虽有一定致癌性,但原蕨苷作为2B类致癌物,只是存在可能致癌的风险,至于对人体的致癌效果,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来证实。蕨菜能让动物中毒,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植物的自我保护机制。植物没办法像动物那样主动躲避危险,为了生存下去,就进化出了原蕨苷这种“秘密武器”,实现被动防御。

而且原蕨苷能溶于水,遇到热还会挥发。所以,蕨菜并非完全不能吃。只要在食用前认真冲洗,再用开水焯一焯,就能减少原蕨苷的摄入,降低患癌风险。
## 折耳根中含有一级致癌物,还能吃吗?
折耳根,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鱼腥草,那独特的味道,有人爱得痴迷,有人却避之不及。传言说“鱼腥草有毒,吃了伤肾还致癌”,这是真的吗?
这个说法的源头,是因为有人发现折耳根里有一种叫马兜铃内酰胺的物质,它是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之一。马兜铃酸可是个毒性很强的家伙,人体一旦摄入,肾脏细胞就会遭到破坏,可能引发肾衰竭或者其他慢性肾病,甚至还有致癌风险,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一类致癌物。

上海交大的研究团队,为了弄清楚马兜铃酸和致癌的关系,用小鼠做了实验。他们给小鼠注射马兜铃酸,然后仔细观察小鼠的患癌情况。结果发现,注射的马兜铃酸越多,小鼠患上肝癌或者恶性肿瘤的风险就越高。同时,研究员对62名患者展开调查,发现四分之一的患者都接触过马兜铃酸,由此认为马兜铃酸和致癌有一定直接关系。
不过,鱼腥草并不属于马兜铃属植物,里面检测出的兜铃内酰胺B II,和剧毒的马兜铃酸、马兜铃内酰胺I不一样。目前所有研究实验证据显示,折耳根的萃取物虽有一定毒性物质,但毒性较弱。要是想因为吃折耳根吃到中毒,那得一次吃海量才行。而且,目前并没有关于马兜铃内酰胺Ⅱ与癌症风险的相关研究。也就是说,鱼腥草并不含真正意义上的致癌物,适量吃是没问题的。

## 红凤菜或会增加肝癌风险?
说起红凤菜,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这种菜煮熟后会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因此得名。也正因为这颜色,不少人误以为它能“以形补形”,有补血的功效,甚至还称它为“补血菜”。实际上,红凤菜的颜色来自花青素,并没有补血作用。

传闻红凤菜会增加肝癌风险,这是因为它含有一种叫吡咯里西啶的生物碱。人体摄入后,需要肝脏来代谢。要是摄入过多,肝脏的负担就会加重,甚至受到损伤,严重的话可能导致肝衰竭或者肝癌。
不过,这种生物碱怕高温。平常烹饪时,把它高温煮熟后再吃就行。但也要注意摄入量,特别是患有肝病的人,以及肠胃比较敏感的人群,最好别吃红凤菜。

## 这3种“菜”才是真的可能致癌!
虽说很多关于蔬菜致癌的说法有夸大成分,但生活中确实有些“菜”,长期吃真的可能致癌。
### 隔夜的菜
很多长辈都有个习惯,把吃不完的剩菜打包带回家,放冰箱里保鲜,想着第二天还能接着吃,这样能多吃几顿,不浪费。可他们不知道,这种做法很危险。隔夜菜里容易产生大量亚硝酸盐,长期摄入,会增加消化道系统患癌的风险。想象一下,一盘炒好的青菜,在冰箱里放了一夜,看似没啥变化,实则已经在悄悄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了。

### 腌制的菜
腌菜也是亚硝酸盐的“重灾区”。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团队在《BMC医学》期刊上发表过关于腌菜危害的研究,明确指出,吃腌菜的频率越高,消化道癌症和食道癌的死亡风险分别会提高13%和45%。在一些地方,人们喜欢腌制各种咸菜,比如酸菜、腌萝卜等。这些腌菜虽然味道独特,但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就像在身体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 冒烟炒的菜
你是不是也习惯等油热到冒烟了,才把菜下锅?其实,这种烹饪方式很不健康。油冒烟时,会产生大量油烟,而这些油烟里含有不少有害物和致癌物。长期吸入过多油烟,患癌风险自然就升高了。下次做饭时,不妨留意一下,当油微微发热,还没冒烟的时候,就可以把菜下锅了,这样既能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又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关于蔬菜致癌的说法,有的是危言耸听,有的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在饮食中,我们要多了解食物的特性,科学饮食,才能吃得健康。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大熊猫福宝的丰容玩具里藏着美食!一起云探班
- 再萌也别碰!国家卫健委紧急提醒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月25日辟谣榜发布
- 湖南省宁乡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喻亚军接受审查调查
- 湖南出台意见加快建设科技强省
- 查分时间定了!查询通道先收藏
- 乌鲁木齐甘泉堡举办税收政策座谈会助力孵化企业精准对接惠企政
- 乌鲁木齐市公交司机拾金不昧4800元现金物归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