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那可是健康领域的权威人物,他多次郑重其事地强调:“走路堪称最佳运动。”这话一传开,不少人纷纷动了起来,开启了自己的走路锻炼之旅。可大伙有没有琢磨过,天天坚持走路锻炼,身体到底会发生啥变化呢?是真能变得更健康,还是只是表面上“走个过场”,没啥实际效果?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

## 一、65岁后,走路快慢竟能泄露寿命天机?
2019年,《梅奥诊所学报》上刊登了一项超有意思的研究。研究员们为了弄清楚走路和寿命之间的关系,那可下了大功夫。他们找来了47.5万年纪大多在50岁往上的人,仔细观察这些人的日常走路习惯,还追踪到了他们最终的死亡情况。结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不管是胖是瘦,走路速度快的人,预期寿命明显更长。
就拿女性来说,走路快的,预期寿命能达到86.7 - 87.8岁,而走路慢的呢,就只有72.4岁。男性这边也差不多,走路快的预计平均寿命在85.2 - 86.8岁,走路慢的则只有64.8岁。这一对比,差距可太明显了。

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在《美国医学主任协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相关研究。他们找了平均年龄56岁的33万人,进行对照观察。发现每周走路时长在90 - 720分钟的人,和那些压根不走路的人相比,死亡风险要低27% - 31%,预期寿命更是要长6年左右。
你瞧,走路可真是被严重低估的长寿运动。当你迈开步子往前走,呼吸会不自觉加快,血液里的含氧量蹭蹭往上涨,同时,血流速度也不断加快,身体里的血液循环就像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变得更加顺畅,这对心血管健康简直太有好处了。有研究专门盯着女性做观察,发现女性每周步行的时间越长,患上冠心病的风险就越低。

走路散步对大脑也有好处,能延缓大脑衰老。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走路多的老人,大脑里的灰白质体积更大,出现认知障碍的风险更低。平时和不咋走路的老人一对比,思维更敏捷,反应力也更强。而且经常散步,还能改善心肺功能,让心脏的泵血能力变强,心脏也能更健康地工作。
## 二、走多少步才不会伤膝盖?这个步数刚刚好
走路有这么多好处,那是不是走得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那到底走多少步,才能把健康效果发挥到最大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等研究团队,在骨关节炎权威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上发表过关于步行步数与骨关节炎风险的研究。为了找到最合适又不伤膝盖的步行量,他们把89,969名参与者按照每日总步数、每日有目的步数和每日随性步数分成了三组。结果发现,总步数和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之间,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关联。也就是说,走路可不是单纯看走了多少步,走路的方式和强度才是关键所在。

仔细瞧瞧,有目的步行步数越多,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越低。但当步数达到8000步/天左右的时候,就算再增加步数,发病率也不再降低了,而是趋于平稳状态。所以,每天走8000步,被认为是最健康的步数,既能锻炼肌肉力量,又能保证关节的稳定性。
再看看随性步行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走路越多,发病率反而越高。研究员分析,这是因为相比于有目的步行,随性步行速度比较慢,锻炼强度不够,根本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而且长时间进行这种低强度的步行,还会给关节增加负担,让关节受损的风险变高。
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科研人员也认同8000步是步行健康的“关键节点”。他们在《自然·医学》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每天行走8200多步,和降低6种慢性病的风险关系最为显著。

## 三、走路养生,得先学会“正确走路”
现在很多老人都喜欢用走路来养生,觉得走路安全,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可要是走路的时候不注意,不仅没啥好处,反而还可能伤了身体。下面这4个要点,大家可得牢牢记住。
### 不要倒着走
有些老人想着要全方位锻炼身体,就喜欢倒着走。可这做法其实相当危险。咱都知道,部分老年人平衡力本来就不太好,反应力也变慢了,视力还开始减退。这时候倒着走,根本没法及时注意到后方路况,特别容易摔倒。而且长时间侧着头看后面,这种姿势对颈椎健康也不利。

### 不要含胸低头走
还有些人走路的时候,习惯含胸驼背。这可不行啊!一旦含胸驼背,胸腔里肺部换气的空间就会被挤压,导致换气不顺畅,身体内容易缺氧,走着走着就会感觉疲惫,甚至头晕。正确的走路姿势,得保持头部摆正,想象头顶有根绳子往上提拉,挺胸收腹,手臂微微弯曲,自然摆动。

### 不要饭后立刻走
不少老人吃完饭,就想着出去散散步,消消食。但实际上,刚吃完饭就运动不太合适。这时候血液大部分都集中在胃肠道,忙着帮助消化呢。要是贸然运动,大脑和心脏可能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而且食物还没消化,走路会增加腹内压,容易引发胃食管反流。
### 不要忘记热身
老年人身体机能不如年轻人,肌肉力量减弱,关节灵活度也下降了。所以在走路运动前,一定要先适当热身。可别小看热身这一步,它能帮你避免突然运动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另外,走路的时候最好匀速进行,保持步伐一致。走路速度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但也要时刻留意走路过程中的意外风险。要是感觉身体不舒服,最好马上停下来休息,可别硬撑着,以免引发其他疾病风险。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蒋蓝新作《苏海鲸波》出版再度扣击从苏轼到东坡精神历程今
- 知名男团登机插队引众怒明星无特权公众人物更应遵守公共秩序
- 【财经早报】拟10派30元,又现大手笔分红
- 劳动教育玩出新高度,近500人比赛拔萝卜
- 种植户心里有了底!农技人员入田间科学施策助春管
- 福建籍谢有顺,履新正厅级新职
- 原始部落试婚习俗,你想去吗
- 春季候鸟迁徙,石家庄热闹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