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ature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肝移植和肝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急性肝功能不全甚至器官衰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在癌症和炎症中积聚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然而,MDSCs在肝IRI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2025年2月,浙江大学靳津,丁元和王伟林共同通讯在Hepatology(IF=12.9)在线发表题为“Endothelial YAP/TEAD1-CXCL17 signaling recruits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against liv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纳入了接受原位肝移植(OLT)的受者,并获取了其OLT前后的血液和肝脏样本。OLT后MDSCs的比例显著升高,且与肝损伤呈负相关。
在OLT期间肝脏样本的单细胞RNA测序分析中,作者鉴定出两个具有MDSC样表型的细胞簇,这些细胞在OLT后的肝脏中表现出成熟和浸润的特征。在小鼠模型中,肝IRI动员了MDSCs并促进了它们在受损肝脏中的浸润,肝内MDSCs通过上调STAT3信号传导而具有增强的免疫抑制功能。在使用αGr-1抗体治疗或通过过继转移MDSCs来改变体内MDSCs比例的情况下,作者发现肝内MDSCs通过抑制M1巨噬细胞极化来减轻肝IRI引起的炎症和损伤。从机制上讲,批量RNA测序分析和体内实验证实,在肝IRI期间,C-X-C趋化因子配体17(CXCL17)通过YAP/TEAD1信号传导上调,随后通过与GPR35结合而招募MDSCs。此外,肝内皮细胞是受损肝脏中主要负责CXCL17表达的细胞,其中缺氧再复氧刺激激活了YAP/TEAD1复合物,从而促进CXCL17的转录。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各种肝脏手术,尤其是原位肝移植(OLT)的主要并发症。通常,肝脏IRI可导致急性肝功能障碍,甚至导致受体发生移植物排斥反应,而其进展包括不同阶段。在再灌注过程中,氧化应激导致肝细胞死亡,随后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以激活肝巨噬细胞并触发先天免疫反应。同时,一些免疫抑制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Tregs)和TIM-3+CD4+ T细胞,也在受损的肝脏中积聚,以缓解急性损伤并促进肝脏IRI期间的恢复。

模式机理图(图片源自Hepatology )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一种由未成熟的髓样细胞组成的异质群体,分为多形核MDSCs(PMN-MDSCs)和单核MDSCs(M-MDSCs)两个亚群。通常,MDSCs在各种病理条件下通过抑制效应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性、抑制巨噬细胞极化为促炎M1表型和增强Treg功能来发挥重要的免疫抑制功能。最近,几项研究表明,实体瘤或器官IRI中的缺氧/缺血微环境会募集外周MDSCs,以限制抗癌或促炎免疫反应。
尽管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IRI介导的肝脏中MDSCs浸润增加,但肝内MDSCs对肝脏IRI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调节机制尚未明确。C-X-C模体趋化因子配体17(CXCL17),也称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趋化因子1(VCC-1),是一种新型趋化因子,可诱导髓样细胞募集、血管生成、微生物控制等多种机制。在炎症性疾病中,CXCL17已被确定在肺纤维化、系统性硬化症和病毒性粘膜感染中发挥抗炎作用。并且CXCL17通过与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35(GPR35)的受体结合,诱导抗炎巨噬细胞极化和MDSCs积聚,从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同样,CXCL17衍生的MDSCs有助于减轻过度的皮肤炎症。然而,CXCL17是否负责肝脏IRI中的MDSCs浸润尚不清楚。
在本研究中,作者旨在阐明MDSCs浸润在肝脏IRI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并研究这些变化的上游信号通路。作者描述了人类和小鼠肝脏IRI期间MDSCs的动员和肝内积聚的增强。此外,作者发现肝内CXCL17的上调负责募集MDSCs,通过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来抑制肝脏炎症。其中,肝内皮细胞(HECs)是CXCL17表达的主要来源,其在缺氧再灌注(H/R)刺激下通过YAP/TEAD1信号传导上调。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97/HEP.0000000000000773
来源:iNature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安徽今年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超1000个
- 事关校园餐!教育部最新部署
- 梅香四溢
- 一工厂突发火灾,造成3人死亡!
- 每周吃1~6个鸡蛋,能活到九十九?真相出乎意料
-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
- 大模型竞争愈发激烈:Anthropic推出混合推理模型,可控制模型思
- 浙江男主不顾父母反对,坚持住毛坯房,直言不装修也能住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