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疫情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周一健

猴痘疫情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周一健

知行看点 2025-03-06 热点资讯 66 次浏览 0个评论
猴痘疫情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周一健

医药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视觉中国|图

焦点

中纪委明确对医药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系统整治

2月27日公布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全文提到,着重抓好金融、国有企业、能源、消防、烟草、医药、高校、体育、开发区、工程建设和招标投标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系统整治,持续深化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治理。

此前,2月1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布《严肃查处违规受礼行为》,明确将“以讲课费名义收受礼品礼金”列为重点整治对象。医疗反腐深化以来,中纪委连续官方通报中直接点名医药行业的“讲课费”问题。文件特别划出三条红线:假借学术活动输送利益、虚增讲课频次及金额、向监管对象变相赠礼。

猴痘疫情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当地时间2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在《国际卫生条例(2005)》紧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后,同意委员会的建议,认定猴痘疫情的持续暴发仍然符合“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健言:猴痘疫情的持续存在暴露了疫苗和治疗药物分配不均的问题,尤其是低收入国家获取资源的能力有限。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跨国合作机制,提升疫情信息的透明度,同时加大对疫情严重地区的支持,避免疫情演变为长期威胁。

政策

200种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

北京市医保局近日发布通知,自2025年2月28日起,对具有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的200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制定医保支付标准。200种中药配方颗粒中既有板蓝根、丹参、甘草等常用药,也有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还有炒酸枣仁等炮制品。使用价格不高于支付标准的药品,参保患者和医保基金以实际销售价格为基础,按政策规定分担费用;使用价格高于支付标准的药品,超出支付标准的部分由患者自行承担(一至六级革命伤残军人除外),医保支付标准以内部分由患者和医保基金按政策规定分担。

健言:过去中药配方颗粒未纳入医保,患者自费购买导致使用成本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此次纳入医保,解决了费用负担问题,同时医保支付标准的制定规范了市场价格,避免价格乱象。同时,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纳入医保,一方面提升了中医临床治疗手段,能为患者提供更丰富有效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体现了医保政策对中医药价值的认可,推动名贵药材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于报销比例,建议根据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成本效益等因素,对不同品种设置差异化报销比例,对疗效确切、成本合理的品种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 邓勇教授)

人工耳蜗集采产品纳入北京医保

北京市医保局近日发布通知,明确自3月3日起,本市全面执行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并将中选产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此举将大幅减轻听障患者医疗负担。通知明确了人工耳蜗医保支付标准,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使用中选人工耳蜗,个人先行负担20%的费用,其余80%的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城乡居民参保人员按“人工耳蜗最高限额每套32400元”纳入医保范围,实际费用低于限额的按实际费用报销。非中选产品则不予报销。

健言:过去主要受限于价格高,许多老百姓对人工耳蜗不了解。对于感音神经性聋,如果是轻中度患者,可以通过助听器提高听力,但对于重度和极重度患者,基本没有有用听力的时候,助听器对他们而言是没有帮助的,只能靠人工耳蜗。对于这些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患者,人工耳蜗集采是他们真正的福音,这让他们有了更多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陶朵朵)

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发布

南方周末记者2月27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该项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将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国家医保局印发呼吸系统和口腔两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

3月2日,国家医保局编制印发《呼吸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参考2023年版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将现行207项呼吸系统技术规范项目映射整合为68项价格项目。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省医保局参考立项指南,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由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

2月28日,国家医保局编制印发《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参考2023年版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将现行口腔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114项。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省医保局参考《立项指南》,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由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

药械

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立项

2月25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日前,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向中检院(器械标管中心)发布通知,表示为满足监管急需,助推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经研究,国家药监局批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脑电数据集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

健言:标准立项将为脑电数据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依据,推动治疗神经疾病等领域创新,加速脑机接口从实验走向临床,惠及瘫痪患者等群体。然而,技术尚处早期,标准制定需平衡创新与安全,过严可能限制研发,过松则存在伦理风险,如数据隐私问题等。

DTcP-Hib-MCV4联合疫苗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

2月24日消息,康希诺生物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关于吸附无细胞百(组分)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联合疫苗(以下简称“DTcP-Hib-MCV4联合疫苗”)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健言:多联多价疫苗可以减少儿童接种次数,解决疫苗管理的困难和成本等问题,对防控多种传染病意义重大。国内多联多价疫苗尚少,临床试验的推进或为疫苗产业注入信心,加速国产替代进口。

前沿

吉利德突破性长效HIV疗法在欧洲获得加速审评

2月25日,吉利德科学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接受该公司为lenacapavir递交的上市许可申请(MAA),每半年注射一次,作为HIV感染的暴露前预防(PrEP)疗法。EMA人用药品委员会认为,每半年一次用于预防HIV感染的lenacapavir在公共卫生和治疗创新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上市申请将按加速审评(accelerated assessment)时间表进行评估。

健言:lenacapavir半年一次的给药方式将提升依从性,降低感染风险,对公共卫生影响深远。加速审评虽缩短上市时间,但需警惕安全性数据不足的风险。

Ctexli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脑腱黄瘤病

2月22日,美国FDA批准了Mirum Pharmaceuticals旗下Ctexli(chenodiol)上市,用于治疗成人脑腱黄瘤病(CTX)。根据FDA新闻稿,Ctexli是首个获FDA批准用于治疗CTX的药物。CTX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进行性胆固醇代谢障碍,影响身体的多个部位。

南方周末记者 宋炳晨

责编 曹海东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自知行看点,本文标题:《猴痘疫情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周一健》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