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熊猫式育儿”(Panda Parenting)的概念悄然走红,引发了众多家长的关注。这种育儿方式强调培养孩子的自主性,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安全范围内尝试和探索。然而,这种看似新颖的育儿方式,真的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吗?
什么是“熊猫式育儿”?
“熊猫式育儿”的概念由埃丝特·沃西基(Esther Wojcicki)在其著作《如何培养成功人士:简单却有惊人效果的课程》中提出。沃西基是YouTube前CEO苏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和23andMe创始人安妮·沃西基(Anne Wojcicki)的母亲,她用“熊猫”来比喻这种育儿方式,是因为熊猫给人的印象是“懒惰”,只顾着睡觉和吃东西。但沃西基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放任不管,而是应该在孩子需要时提供支持,鼓励他们独立自主。
沃西基提出了一套名为“TRICK”的育儿原则,即信任(Trust)、尊重(Respect)、独立(Independence)、合作(Collaboration)和善良(Kindness)。她认为,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不是通过严格的规则来控制他们。熊猫式家长会在孩子做出错误决定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而不是立即干预或责骂。
育儿专家佩塔尔·莫德斯特(Petal Modeste)指出,“熊猫式育儿”并非放任不管,而是提供一个支持性的框架,让孩子能够做出决定、承担风险并从经验中学习。这种方式既给予孩子温暖和支持,又鼓励他们探索和独立,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韧性。
“熊猫式育儿”的益处
“熊猫式育儿”最大的好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通过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自主解决问题,他们能够学会应对挑战,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育儿方式还能加强亲子关系,因为沟通是建立在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而不是控制。采用这种方式培养的孩子通常具有很强的情商、创造力和自我主张的能力。
“熊猫式育儿”是新概念吗?
尽管“熊猫式育儿”的概念最近才开始流行,但鼓励孩子独立自主的理念并非新鲜事物。早在沃西基提出“熊猫式育儿”之前,就有很多育儿专家和家长提倡类似的理念。
2008年,莱诺尔·斯肯纳兹(Lenore Skenazy)在《纽约太阳报》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讲述了她让9岁的儿子独自乘坐地铁回家的经历,引发了关于“自由放养式育儿”(Free-Range Parenting)的讨论。斯肯纳兹事先与儿子一起熟悉了路线,并告诉他如果迷路该怎么办,然后放手让他自己回家。这种方式与“熊猫式育儿”的理念不谋而合。
临床心理学家艾米丽·埃德林(Emily Edlynn)指出,“权威型育儿”(Authoritative Parenting)是一种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的育儿方式,它将温暖和限制相结合,这与“熊猫式育儿”的理念类似。埃德林认为,“熊猫式育儿”本质上是为我们长期以来认为最健康的育儿方式重新命名。
“熊猫式育儿”的核心:放手,但并非放任
无论是“熊猫式育儿”、“自由放养式育儿”还是“权威型育儿”,其核心理念都是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完全放任不管,而是应该在孩子需要时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安全地探索世界。
对于那些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来说,“熊猫式育儿”或许是一个有益的提醒:放手,让孩子自己打开更多扇门,探索更广阔的世界。与其事事代劳,不如多提问,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的育儿方式。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财经早报】拟10派30元,又现大手笔分红
- 特别关注|瑞美替罗(Resmetirom)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临
- 明天公布成绩,查分通道先收藏
- 庆阳发布灾害性天气通报
- 澳门一剧组拍电影时车辆失控,致12名群演受伤
- 乌鲁木齐甘泉堡举办税收政策座谈会助力孵化企业精准对接惠企政
- 《精神卫生福利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公布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