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日常工作里,我常常遇到这样的询问:“医生呐,我家爸妈退休之后,每天都睡到中午才起,这对身体会不会有啥不好呀?”提出这个问题的频率,简直和“医生,我是不是得了癌症”不相上下。答案其实很明确:睡懒觉,尤其是老年人长期保持这样的习惯,真的会给健康带来诸多隐患。今天,咱们就来深入聊聊,为啥老年人最好别养成睡懒觉的习惯,否则,用不了多久,身体就可能出现这八大明显变化。

## 越睡越困,昼夜节律大乱
清晨的阳光洒进屋子,鸟儿欢快鸣啼,可有些老人却依旧沉浸在梦乡,赖在床上不愿起来,还觉得这是在给自己“补觉”。但实际情况却是,睡得多了非但不解乏,反而更困,到了晚上还辗转难眠。人体的生物钟就如同一个精准的时钟,掌控着我们身体各项机能的运行节奏。要是早上睡太久,身体内激素分泌的正常节奏就被打乱了。就拿褪黑素来说,它本应在夜间大量分泌,帮助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可因为早上赖床,它在白天还在持续分泌,等到了该睡觉的晚上,反而没了作用,人就变得异常清醒。

如此一来,入睡时间越来越晚,夜晚愈发难以入睡,白天又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曾有研究专门针对此现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经常赖床的老年人,失眠的风险会比正常作息的老人增加30%以上。老年人本就随着年龄增长,深睡眠时间大幅缩短,再这么折腾自己的作息,晚上睡不好,白天自然更没精神,长此以往,身体状态只会越来越差。所以,老人家们,遵循自然规律,早睡早起,才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正道。

## 血糖血压波动,心血管拉响警报
许多人都不知道,每天早晨6 - 10点这个时间段,堪称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在这个时候,身体的交感神经开始活跃起来,就像给身体的“发动机”加大了油门,血压和心率都会随之升高。要是老人早上赖床不起,就会错过身体自身调整血压的“黄金时段”。正常情况下,清晨身体会进行一系列的生理调节,帮助血压平稳过渡到正常状态。但赖床打破了这种平衡,导致血压波动幅度更大,严重时甚至会大大增加中风、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赖床更是雪上加霜。清晨起床后,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会自然提高,就像给血糖调节的“小卫士”打了一剂强心针,能有效帮助维持血糖的平稳。可要是一直躺在床上不动弹,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变得越来越差。这时候,血糖就像脱缰的野马,忽高忽低难以控制。长期如此,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将会变得愈发困难。所以说,睡懒觉不仅让人精神萎靡,还可能对心血管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 新陈代谢放缓,体重悄然攀升
有位患者忧心忡忡地找到我,说:“医生,我妈退休之后,每天都睡到快中午才起,她的饭量跟以前没啥变化,可怎么就长胖了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和睡懒觉密切相关。睡懒觉会让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变慢,就像给身体的“能量工厂”按下了减速键,脂肪也就更容易在体内堆积。大量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对人体的代谢率产生不良影响。当老人赖床时间过长时,身体的基础代谢率会显著降低,消耗的能量大大减少。这时候,吃进去的食物无法及时被消耗,就更容易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尤其是腹部这个“脂肪重灾区”,最容易囤积脂肪。久而久之,不仅身材走样,外观受到影响,还会增加患上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所以,可别以为早上赖床是在养生,实际上很可能是在给自己“养肉”,为健康埋下隐患。

## 骨骼肌肉退化加速
一位患者满脸担忧地跟我描述:“医生,我爸退休后天天睡懒觉,最近走路都感觉没力气了,这是咋回事啊?”这其实是肌肉流失的典型表现。老年人本身就容易出现肌肉减少的情况,这是身体机能自然衰退的结果。但如果长期缺乏晨间活动,情况会变得更糟糕,肌肉流失的速度会更快,甚至还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早晨坚持适量运动的老人,他们的骨密度要比经常赖床的老人高出10%以上。早晨的阳光温暖而柔和,早起晒晒太阳,活动活动身体,能促进身体对钙质的吸收,就像给骨骼注入了“坚固剂”,能有效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所以,老人们可别让赖床偷走自己的骨骼和肌肉健康,早起活动活动,让身体更硬朗。

## 肠胃功能受损,消化问题频出
每天清晨,阳光轻柔地唤醒世界,我们的胃也如同一个勤劳的“小闹钟”,到了特定的时间就会开始分泌胃酸,为即将到来的早餐消化工作做好准备。然而,有些老人喜欢睡懒觉,一直赖在床上不起,也不吃早餐。这样一来,胃酸分泌的节奏就被完全打乱了。过多分泌的胃酸没有食物可以消化,就会像一群调皮的“小捣蛋”,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痛、反酸等不适症状,长期如此,还可能诱发胃炎等胃部疾病。与此同时,长时间不活动,肠道也变得懒洋洋的,蠕动速度变慢。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就容易导致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所以,老人们,早起吃一顿营养丰富的健康早餐,让肠胃规律地工作起来,才是呵护肠胃健康的正确方式。

## 情绪波动大,抑郁风险增加
你或许以为睡懒觉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可实际上,长期这样做无异于慢性“折腾”自己的大脑。长时间赖床,会对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情绪变得极不稳定,甚至会大大增加患上抑郁症的风险。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过长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比正常作息的人高出40%。这是因为赖床会让老人接触阳光的时间减少,而阳光对身体内血清素的分泌有着重要影响。血清素可是被称为让人开心的“幸福激素”,一旦血清素水平下降,老人的心情就容易变得低落。长此以往,老人越赖床,心情可能就越差,甚至可能逐渐发展成抑郁症。所以,老人们,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别再贪恋那多睡的几个小时了。

## 免疫力下降,疾病乘虚而入
有患者向我反映:“医生,我爸妈退休后老是睡懒觉,感觉他们感冒的次数比以前多了好多。”这可不是患者的错觉。长期睡懒觉,真的会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产生负面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健康卫士”军队,有着自己固定的“作息时间”。一旦作息紊乱,免疫细胞的活性就会降低,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也会大打折扣。这时候,外界的病菌就像一群狡猾的“侵略者”,更容易乘虚而入,导致老人更容易生病。所以,老人们,早起让身体恢复正常的节律,才能让免疫系统时刻保持最佳状态,更好地抵御疾病的侵袭。

## 记忆力减退,痴呆风险上升
长期赖床,大脑就像陷入了一潭“死水”,血液流动变得缓慢,这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可不小。研究表明,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的风险比正常作息的人高出30%以上。这是因为赖床会影响脑部的氧气供应,导致神经元的活性下降。而神经元就像大脑的“小士兵”,它们的活性降低,直接会影响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所以,老人们,要是你们希望自己年老之后还能思维敏捷、思路清晰,那就早点起床,让大脑活跃起来,这才是保护大脑健康的关键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绵阳市盐亭县嫘祖镇中心小学召开六年级质量提升工作会今日头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爱心助老,他们用行动说话
-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
- 楼阳生、王蒙徽,新职明确
- G341线华二项目环县境内工程全面复工跑出新年建设加速度今
- 松滋高铁站要来了!2月26日起松滋站更名为松滋西站
- 荆江评论:学生减负要加减法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