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印象里,16岁,那可是青春正好、活力四射的年纪,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可谁能想到,小含(化名),这个本该在校园里肆意欢笑、追逐梦想的16岁少女,却只能躺在医院病床上,生命悄然进入倒计时。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的主治医师殷永芳,从业多年,也从没接诊过像小含这么年轻的胃癌患者。当殷医生为小含安排手术时,手术室的同事都不敢相信,还特地打电话来确认,是不是患者年龄写错了。毕竟,16岁,和胃癌晚期,这两个词怎么看都不该联系在一起。

小含的故事,得从半年前说起。那时候,她开始时不时感到腹痛,食欲也大不如前。起初,这些症状并不严重,她没太当回事,身边人也没察觉异样。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情况愈发糟糕,小含连饭都吃不下了,这才在家人陪伴下,忐忑地走进医院。本以为只是肠胃小毛病,吃点药就能好,可检查结果却如晴天霹雳——四期胃癌,已经到了晚期。
得知病情的那一刻,小含的父母满心懊悔,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们常年在外打工,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拼命工作,却疏忽了对小含的陪伴与关心。以往,他们只能用金钱来弥补这份缺失,却没想到,在成长过程中,小含渐渐没养成按时吃三餐的好习惯,饿了就拿辣条、泡面、烤串随便对付。那些看似美味的“便捷食品”,却一步步把小含推向了疾病的深渊。

## 胃癌早期隐匿,八成发现已中晚期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可让人揪心的是,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还不到20%,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仅只有27.4%。就像小含一样,太多人在发现胃癌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胰胃外科的主任医师田艳涛提到,胃癌在早期,就像个安静的“潜伏者”,大多数人压根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胃,本是人体消化食物的“临时仓库”,起着初步消化的重要作用。当肿瘤在胃里悄悄生长,一开始个头小,对胃的正常运作影响不大。可等它越长越大,把胃里的空间占得满满当当,胃就像被塞了一堆消化不了的东西,难受极了。到了中晚期,胃癌患者常常会出现胃胀、呕吐等让人痛苦不堪的症状。

## 吃饭出现这些症状,小心胃癌找上门
胃,作为消化的关键器官,一旦被肿瘤盯上,消化方面最先“亮红灯”。那具体会有哪些异常表现呢?
1. **食欲骤减,几口就饱**:食欲下降,是胃癌患者常见的症状。原本肚子饿得咕咕叫,满心期待着饱餐一顿,可饭菜刚入口,吃了没几口,就突然感觉饱胀得厉害,看着桌上的食物,不仅没了胃口,甚至还直犯恶心。有时候,饭后还会出现饱胀嗳气,对肉类食物更是厌恶至极。
2. **吞咽困难,胸骨疼痛**:部分患者在吃饭时,会感觉胸骨处隐隐作痛,吞咽食物变得异常艰难,哪怕是像粥、面条这样的半流质食物,下咽时也仿佛有阻碍。要是病变部位在贲门胃底,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过,这种症状在胃炎、食道炎患者身上也会出现,所以一旦察觉,千万别掉以轻心,得及时去医院检查。

3. **呕吐、反酸、烧心**:肿瘤捣乱,胃的蠕动功能变慢,饭后,胃酸就像调皮的孩子,不安分地反流到食管,让人感觉胸口一阵反酸、烧心,严重时还会呕吐,一整天都难受得不行。
4. **反复腹痛**:在胃癌发病早期,患者常常会感到腹痛、腹胀,一开始疼痛比较轻微,就像蚊子叮了一口,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恶化,疼痛会越来越剧烈,让人难以忍受。
随着肿瘤持续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呕血、消化道出血,大便颜色变黑,身体也会迅速消瘦。要是肿瘤侵犯到胰腺被膜,患者的腰背部会传来持续性疼痛,仿佛有根针在不停地扎。要是肿瘤压迫了胆总管,或者发生肝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皮肤、巩膜还会发黄,出现黄疸症状。

## 全球一半胃癌在中国,这些伤胃恶习快改掉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让人触目惊心:2020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高达47.8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43.9%;死亡病例37.3万,占全球死亡病例的48.5%。为啥胃癌这么“偏爱”中国人?这和我们的饮食习惯脱不了干系。
1. **口味太重**:吃得太咸,是胃癌的一大诱因。就拿小含来说,常吃的辣条、泡面、烤串,都是“高盐大户”。比如泡面,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调查发现,中国的方便面堪称世界上最咸的,平均一包就含盐8.6克,远远超出中国膳食指南推荐的一天6克的量。长期吃这么咸,食盐强大的渗透压会像小刀子一样,一点点损伤胃黏膜,大大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2. **吃饭太急、三餐不规律**:如今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吃饭就像在赛跑,大口吞咽,囫囵吞枣。还有些人因为工作忙、学习忙,三餐时间混乱,饥一顿饱一顿。这些错误的饮食习惯,会严重影响胃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胃的消化能力,让胃黏膜“伤痕累累”,引发炎症。
3. **爱吃烧烤**:烧烤虽美味,却藏着不少隐患。一些无证经营的烧烤摊,为了让肉更入味,可能会用来源不明的肉,甚至是变质的肉,再靠大量调味料掩盖异味。而且在烧烤过程中,高温和烟气会催生苯并芘、杂环胺等多种致癌物。经常吃烧烤,胃癌发病几率自然就升高了。

4. **爱喝酒**:酒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喝酒,胃癌、肝癌、肠癌、口腔癌等多种癌症风险都会增加。特别是中国人,由于基因关系,更容易中招。日本东京大学研究表明,东亚人普遍存在ALDH2(乙醛脱氢酶2)基因突变,这使得我们哪怕只是少量饮酒,患胃癌的风险也比其他人高很多。
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饮食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这也在提醒我们,想要守护好胃,从现在开始,就得调整饮食方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全国人大代表李玉梅:关注产品质量问题,要将生产一线声音带上
- 直播预告|华夏肝病联盟胆石症治疗新思路研讨会(2月20日)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平稳按下开学键点亮缤纷新学期今日头
- 东山这一码头建成,5月投入使用!
- 特斯拉FSD入华有了新进展
- 星巴克中国回应全球裁员千人:不涉及中国区,坚定看好中国市场
- 江西九江:武宁山茶花竞相绽放游人踏青赏花纷至沓来今日头
- 湖南省岳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宇宙接受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