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傍晚,当第一片雪花飘落济阳大地时,63岁的宋传美已经起身第三次检查大棚压膜绳。作为曲堤街道北街村有着30年大棚种植经验的“老把式”,她敏锐察觉到这场降雪的特殊性——气象部门发布的黄色预警显示,此次过程降水量将达15毫米,积雪深度预计超10厘米。

在这个由万余座蔬菜大棚构成的黄河冲积平原上,一场“菜篮子保卫战”悄然打响。夜幕降临,-3℃的寒风中,铁锹与雪铲的碰撞声打破村庄寂静。50余户村民组成的清雪突击队,在白茫茫的大棚间穿梭。宋传美带领6人小组,在自家大棚顶上持续奋战。“人工除雪最稳妥,一个棚得两三个小时。”她呵着白气解释。除了3个大棚里的蔬菜,宋传美家还有麦田,不过,她表示,“麦田喜欢这场雪,对生长没有伤害。”

历经8个小时,3个大棚全部完成了积雪清理。宋传美等人走出大棚时,已近深夜,他们的脸被冻得通红,长久持握铁锹的手微微颤抖,防寒面罩上凝结的冰晶在灯光下闪烁。宋传美介绍,当地农户在这场大雪来临前已对大棚进行了加固,提前做好了防风防雨防雪的准备,现在这场大雪并未给大棚作物造成实质性的损失。不过,对于部分无棉被覆盖的“地暖棚”,需要重点防范低温冻害。

“生菜最怕强降温,冻了质量就不好了。”宋传美不敢懈怠,她快步走向生菜大棚。棚内智能温控仪显示8℃,翠绿的生菜叶片泛着油亮光泽。大棚内主要种植了生菜等耐寒性较弱的品种。她小心遮盖上保温被,介绍道:“我们采用‘两膜一被’覆盖技术,夜间加盖保温被,白天开启补光灯。”这种现代农业设施让北街村的蔬菜生产实现了“人休棚不休”,即使遭遇极端天气,每天仍有充足的新鲜蔬菜供应济南市场。
63岁的宋传美不仅是种植能手,还在村内担任了近30年的妇女主任职务。她坦言,如今村内劳动力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少,我们这些60多岁的还得顶上”。

这场持续24小时的降雪最终在3月3日凌晨停歇。据曲堤街道北街村负责人郭传福介绍,全村农作物并未受到影响,蔬菜日均上市量保持在2500kg左右。
当记者结束采访时,宋传美正将新鲜采摘的蔬菜装车,准备运往济南市内的蔬菜市场。“风雪越大,城里人越需要咱这口新鲜菜。”她搓着冻红的双手笑言,大棚外的雪地上,深深浅浅的脚印延伸向远方。(济南时报·新黄河记者:赵珊珊 摄影:赵珊珊 实习生:刘开泰 )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英伟达,本周即将公布
- 凝聚家校合力共筑教育新篇
- 仅55小时,立春以来贵阳平均日照时数为何偏少?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漳州首例!
- 明天公布成绩,查分通道先收藏
- 环县环城初中:上好开学第一课开启美好新学期
- 庆阳发布灾害性天气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