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第一家门店、逛第一个IP展览、沉浸式欣赏第一场秀……首发经济掀起的消费热潮,正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到,因地制宜推进首发经济,推动消费地标建设,聚焦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打造新型消费场景。事实上,首发经济在重塑消费生态的同时,正成为“内需激活”与“创新突围”的关键抓手。
首发经济的核心在于“新”,但内涵已从早期的“首店稀缺性”转向“系统性创新”。如小米SU7发布会上,27分钟内突破5万订单量;华为手机凭借自研芯片与卫星通信功能赢得全球瞩目,更是印证了技术“首发”对市场话语权的掌控力。
首发经济正逐渐从拼“首店数量”转向拼“首发生态”。如《黑神话:悟空》以国潮IP惊艳世界,亚洲最大苹果旗舰店落地上海市静安区成为“科技地标”,百余场“首发”活动在北京“2024全球首发节”上焕新消费活力。可见,在消费升级与数字化转型的交汇点上,首发经济不仅成为激活内需的强劲动能,更是一场对政策引导力、企业创新力及城市竞争力的深度考验。
更重要的是,首发经济的发展壮大,已超越单纯的“首次亮相”,重在以场景重构、技术突破、文化赋能等综合能力,来吸引用户赢得市场。一方面要避免陷入“为首发而首发”的误区,不能过度依赖营销噱头,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短暂。另一方面,要改变一些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滞后的局面,防止抄袭仿制侵蚀创新动力。
换言之,要让首发经济真正成为“长红经济”,需构建“政策—企业—消费者”协同的创新生态,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降低创新成本。也就是,企业需摆脱“一次性创新”思维,持续迭代创新;而消费者则应培育理性消费文化,避免盲目追捧“首发热潮”。唯有如此,首发经济才能从“现象级爆款”进化为“可持续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所以,首发经济绝非昙花一现的营销噱头,它不仅是消费市场的“兴奋剂”,更是检验创新能力的“试金石”。当城市与企业不再沉迷于“首”的光环,而是深耕“新”的厚度,首发经济方能从一场“流量狂欢”,蜕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来源:红网)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他还原了北京动人的雀灰色
- 刘备为什么没把涪城会变成鸿门宴?2月28日听梁满仓揭秘跨有荆益
- 大熊猫福宝的丰容玩具里藏着美食!一起云探班
- 能不能买到要看运气?老铺黄金最高涨价12%
- 历下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多举措做好春季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今日
- 奚美娟连任上海文联主席
- 不到2年时间,她虚开发票67张,侵占公款76万余元用于消费!四川
- 漫山雾凇挂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