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6日讯 DeepSeek“里程碑式”的突破、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的秧歌首秀、无人机“赛博烟花”频频上演……一个接一个的中国科创成果“逆袭”出圈,惊艳全球。
科创企业“超车”的秘籍是什么?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有哪些?还有哪些亟待攻克和解决的难题?未来“接棒”科技强国建设的青少年,对这些问题非常关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时代使命刻不容缓。
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高一学生孟庆炎的一份《关于科创企业在中小学常态化创设科普实践类课程或活动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道出了不少青少年的心声,同时也基于自身体验给出了新颖的建议。
在这份“建议”中,孟庆炎结合自己的研学经历和经验,分享了自己关于科创企业深入参与中小学课程、活动建设的建议。他认为,可以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整合社会资源等实现科创企业进校园的构想,比如:提高高科技企业的社会服务属性,增加科创企业入校频率,在每周某一时间段固定开设科创企业普及类课程,方向可聚焦前沿技术科普、成果展示、交叉学科知识讲授甚至实践体验等。为青少年“接棒”科技强国建设,提前探寻、铺设路径。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熊永昌对这份“建议”深表认同。他认为,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过程中,中学起到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需要连同高校、企业等各方资源协同发力,为实现前沿技术的下沉推广、实践和转化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份“建议”也迅速得到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的关注与回应。
倪闽景委员长期聚焦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域,他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对孟庆炎的这份“建议”深表赞赏与感动。倪闽景认为,加强科创企业与中小学之间的连接非常有意义,将促成未来科创与青年力量之间的“双向奔赴”。他指出,当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一些学校的教学设备等相对滞后,高端科创企业能为他们带去最前沿的科技信息,更具象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他也建议有相关兴趣的中小学生可以走进科技企业或科研院所,这将为科技创新带来新的灵感。他以他所在的上海科技馆为例,馆内创设“科创校长空间站”,聚合科创企业、科研院所、中小学,让各方需求在此汇总,打破信息差,搭建“枢纽型”科学教育平台。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薛立胜 闵令超
总策划:蔡晓娟 赵萱
执行策划:刘佳
文字:韩雅洁
编审:仝选 张艳玲 王月博
智能体、数字人、H5开发:王岳
拍摄:孙晓彤 孙超 魏建立 米凯
编导:周海伟
后期:刘佃水 贾红亮
指导单位: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女子种睫毛后双眼红肿自称一个月前得过荨麻疹医生:过敏体质
- 拍客|客厅充电器没拔凌晨自燃起火当事人:晚发现半小时整屋恐
- 欧盟第16轮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和个人商务部:停止对中方抹黑
- AI投资主线火热,2025投资新机遇在哪?
- 英伟达,本周即将公布
- 震撼揭晓!浙大科研团队破解中药减肥密码:槲皮素如何调控胆汁
- 泉城开启升温之旅
- 网红阿浩因病离世,年仅28岁!从确诊到去世仅5个月,他曾留下一